三皮说文旅:“废物式”养老 是养老项目规划的唯一归路吗?
三皮说文旅,今天和你讲讲这么一个故事:一个大学教授,请学生去家里吃饭,在学生吃完之后,教授开心的喊道:妈妈,来刷碗了!然后教授的老母亲把桌子收拾干净,去厨房刷碗了。 后来,一位学生发现教授在厨房重新刷母亲刷过的碗。 学生好奇得问道,既然明知道老母亲年纪大了,刷不干净,自己要重新刷一次,为什么还要叫老母亲来刷碗呢? 教授回答:老人,不是整天待在家里,什么都不干,这样老人会觉得已经成为了儿女的负担。我叫母亲每天刷碗,是让母亲有成就感,让母亲觉得自己依旧可以为家里做些事情,而不是拖累儿女。 世界各地对于“享福”的理解各不相同。 尊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,所以造就了年轻人对待老人,要保护,要孝敬,要给他们让座。儿女们对待年老父母,要让他们“享福”,不让他们做饭、洗碗,做家务。 但近年来,也有越来越多不一样的声音,比如是否赞成送老人去养老院、是否见到老人就要让座?已经成为辩题,而不是唯一答案。 01 一直以来,在公交、地铁上给老人让座,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。 但大连76岁老人刘增盛,却要与这个“习俗”做对抗。他认为自己身体好,能站着就站着,不需要被区别对待。 每天两趟地铁,一趟公交车,一来一回很难避开上班高峰。为了不被让座,他会找个角落,脸朝外,背对乘客。 但还是常有年轻人给他让座,一来二去互相谦让,拖延许久。 为了避免尴尬,他在朋友的建议下,在胸前挂了一块写着“勿需让座”的LED显示牌。 每天上车,刘增盛还特意挺直腰板,带点理直气壮、雄赳赳的感觉。他想告诉所有人,自己没有老,只是一个满头白发的“壮小伙儿”。 刘增盛说,不是老人就需要让座,身板硬朗的,80岁也可以不让座。 但如果有需要,即便是年轻人,也该给他们让座。一夜之间,刘增盛“勿需让座”的照片走红网络,不少网友赞赏他的作风,称他为“硬核老人”。 刘增盛说,他做这件事,并不是希翼所有老人效仿,凡事要讲究量力而行。 他更想传递的,是一种老人和年轻人互相平等,互相理解的理念。 02 儿女们对待年老父母,要让他们“享福”,以为只要给老人吃好喝好,满足生活物质和安全的需求,让他们安度余生,就是最大的孝敬。 却不曾想,这种“废物式”养老,不仅会加速衰老,更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。 随着物质生活提高,绝大部分老人,生活是能够自理的。他们欠缺的,是和年龄对抗的自由。要知道,许多老人最大的痛,是服老。 假设一个人能活到80岁,从退休算起,还有20-30年的时间。 如果什么都不干,就是等死,将是多么残酷的事情! 尤其是空巢老人、留守老人,失偶、失独、失能老人,孤独感会让他们产生厌世情绪,甚至伤及身体健康。 美国芝加哥大学有研究表明:长期孤独,会使早死风险增加14%。 如果对老人的孝敬只是靠给钱、买东西,一味提供物质,而忽视心理需求,只会加速他们死亡。 但可悲的是,当老人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,向年轻人讨教,不少人会表现出不耐烦情绪: “知道这个干啥呀?” “好好带孙子就行。” “说了你也不懂。” “你都这么大岁数了,学不会的。” 简单几句话,就割断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。 这样的生活,怎么会有奔头、有意义? 好在已经有些新潮的老人,要打破社会对老人的固有认知,让“老有所学”、“老有所为”以及“老有所乐”紧紧联在一起。 他们更崇尚学习自由、生活自由和交友自由。 03 山东巨野的姜淑梅,曾经是“九段文盲”,完全不识字。 后来丈夫去世,姜淑梅孤独到了极点。 60岁时,她听人们说:读书是抵抗寂寞的良药。 于是她决定开始学字。 每一天,家里都传来声音。 “乖孙女,快告诉姥姥这个字怎么写!” “好女儿,你教教你老妈怎么查字典!” 姜淑梅很好学,身边的人都是她的老师,广告、说明书、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。 令人欣慰的是,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支撑。 他们觉得,满足老人的愿望,才是最接地气的孝顺。 很快,姜淑梅把常用字都学会了,开始沉迷书海,大量阅读。 70多岁时,姜淑梅尝试着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,还成功发表了。 这给她带来了无比的自信。 于是姜淑梅每天笔耕不辍,努力写作,76岁时,成功出版了《乱时候,穷时候》一书,还卖出了7万册。 ▲传奇奶奶上节目 到目前为止,她已经出版了5本书。 姜淑梅的事迹让人震惊,不少人称她为“传奇奶奶”。 但其实,从60岁到76岁,整整16个年头。 是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时间。 凭什么年轻人可以用16年完成人生转变,老人却不能? 很多时候,老人都缺少一个学习、尝试的机会。 只是社会的偏见,让他们止步不前,故步自封而已。 04 除了学习自由,工作自由也是很多老人被“剥夺”的一项。人们早已习惯了“老人无法工作”的现状,只能跳跳广场舞、逛逛菜市场、带带孙子。 alibaba曾发布一则招聘信息,打破这一思维定势。招聘岗位叫“淘宝资深用户研究专员”,只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 需要在中老年人圈子中有号召力,能以中老年群体视角出发,深度体验“亲情版”手淘产品,发现问题并反馈问题。 关键是,给出的薪水待遇非常高,年薪范围是35万-40万。 招聘信息一出,全国老人纷纷报名,从简历可以看出,老人个个身怀绝技。 65岁李璐是杭州市广场舞协会副秘书长,也是社区知名的体育达人,练拳练舞样样拿手,电脑音乐也样样精通。 67岁的熊昌烈,出版了一本书叫《资本圈》,在美国、中国、加拿大图书馆都有收藏,网上已经卖断货了,他希翼能送一本给马云。 71岁的章中麟喜欢跳舞,09年开始在西城广场组织舞蹈队,已经有200多名学员。 有人还惊奇地发现,求职者中不乏清华北大毕业生,博士、硕士等高学历人才,甚至有人用双语进行申请。 不可否认,老人的工作能力,随着年龄增长有一定的衰退。 但科学研究表明,60岁时大脑处理的信息量是21岁时的4倍,开朗的老者,即使到了90岁,依然思想活跃。 而且,常识丰富、见多识广、洞察力深刻是老年人的优势。 看到如此利害的应聘者之后,有人甚至在网上戏称这是“师姨长技以制姨”。 05 要想度过幸福晚年,除了要学习自由、工作自由,更重要的,还有情感生活的自由。 目前,我国有1.2亿老年人,其中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有4500万。 由于各种原因,他们情感生活不尽人意有的为了子女,避免家庭冲突,隐忍自己的感情;有的丧偶后孤独寂寞,虽子孙满堂,却晚景凄凉。 无论是哪个年龄的人,都有交友自由,感情生活都应该受到敬重。 曾有读者留言说,自己中年丧偶,一人含辛茹苦将两子女抚养成人,并将他们送到了国外生活。可面对空荡荡的房子,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十分寂寞。 后来通过婚姻先容所,他结识了一位离异女干部,两人一见如故,相谈甚欢,两人决定再婚。但子女却坚决反对,认为他临老入花丛,为老不尊。 就这样,好好的一段姻缘被生生拆散,读者为此非常伤心。 俗话说:“少年夫妻老来伴”。 年轻人要追求爱情,老年人也一样,这并不是什么丑事。 如果子女不敬重父母的情感选择,对老年人交友横加干涉,只会徒增痛苦。 婚姻专家认为,老年人再婚,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料,精神上互相慰藉,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。 而且,父母和子女关系是平等的,不应该存在一方强大,另一方弱小,一方决策,另一方服从的关系。 即便在身体功能受限的情况下,老人也依然有自主选择的自由。 真正的敬重,不是自以为是的干涉,而是用心倾听和了解老人的真实想法。 在不少老人心里,年龄只是数字问题。 能走能跑能折腾的话,谁不想像个小伙子小姑娘一样,接触多姿多彩的世界。 实际上,青春对任何人都没有设限。 老年人也能成为人群中最闪亮的明星。 2019年中国国际时尚周,100位中老年“超模”亮相开场大秀。 表达中国女性的时尚和无龄感,也改变人们对“中国大妈”的刻板印象。 一些艺术家用手中的镜头,展现老年人生命的厚度。厦门摄影师小野杰西,为85岁爷爷拍摄了一组帅气时尚的照片,使其被喻为中国最帅气老伯伯。 ▲时尚老人(图/摄影师小野杰西) 看到这样的摄影大片,你很难想象出这位模特是原本住在农村地区,每天过着有规律的种菜/种花生活的老爷爷。 燃爆的街舞,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,老人跳起来一样青春洋溢。 公园硬汉大爷,秀出6块腹肌,行走的荷尔蒙,丝毫不输小鲜肉。 不管活到什么年纪,都不要被刻板印象捆绑自己。 怎样的养老,才是完美的?当你看到了那些精彩的老年生活,或许会对自己原本的观念产生怀疑。 老人活出自我,追寻自由,照样能绽放人生的光彩。 每个人,都有年轻的时候。 老人也曾有过梦想与追求,或因生活压力暂时搁浅,或为了家庭选择放弃。 但时光荏苒,年龄并没有剥夺他们的意愿和尊严,步入晚年后,他们的心愿更应得到每一个人用心的敬重。 三皮说文旅纵观这么多年养老项目的发展,看着老龄化的步伐一步步近了,也有了更多关于养老的规划,如何让老人更舒心?怎么样的晚年才是老人想要的?废物式养老是养老项目规划的唯一归途吗?很多人却并没有清晰的答案。或许正应了那句话:“大家都老得太快,却聪明得太迟”。
规划设计类热门文章
- 美好人居,绿色地球-- 采访华中天创(武汉)设计集团创始人刘 ...
- 华中天创设计集团恭祝新老客户、合作伙伴、全体员工中秋快乐!
- 华中天创设计 让园林景观充满东方韵味
- 华中天创设计 为武汉学问旅游规划提供新思路
- “三皮哥”携华中天创团队前往通山县旅游规划项目考察
- 总经理蔡仁华女士应邀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推介会
- 趣味十足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019设计师必读
- 中部石谷考察组赴园区座谈 总经理蔡仁华应邀出席
- 武汉建筑设计:楼梯下的空间,可以这样设计
- 三皮说文旅:5A级景区惊现魔性黄盖雕像,网友吐槽难以接受
旅游规划设计最新资讯动态
- 三皮说文旅:乡村旅游项目入不敷出,很多都是踩了这些坑!
- 三皮说文旅:景区设计十大重点,每个都直接影响景区运营
- 三皮说文旅: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及补贴汇总
- 三皮说文旅: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工作需5月16日前申报
- 三皮说文旅:2022乡村振兴怎么突破冷峻挑战?
- 三皮说文旅:六种方式让乡村旅游产业升级
- 三皮说文旅:预见2022—旅游传播十大趋势
- 三皮说文旅:乡村振兴的土地问题如何解决?
- 三皮说文旅:让“网红村”长久地红下去的方法
- 三皮说文旅:2021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:学问休闲成重点
文旅规划设计最新行业动态
-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问题
- 创新旅游公益宣传 燃起心中红色“火苗”
- 什么是未来乡村?乡村规划和乡村运营是“美丽乡村”转化的关键
- 十部门联合发文:持续深化“互联网+旅游”,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 ...
- 农业学问遗产地,优先纳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!
- 非法占用农用地屡发,最高检:绝不允许在耕地上建大棚房!
- 节后旅游价格大幅“跳水”, “精明错峰游”省钱又不堵
- 2020大数据:全国最坑的旅游景区在哪里?它排第一
- 2020国庆假期旅游收入公布,15省份超百亿,这省收入居榜首 ...
- 中秋国庆十大最美赏月胜地发布! 景区最大接待量再次上调